臨江河,全長100公里,是長江一級支流,其中永川段88公里,流域面積655平方公里,承載著流域內75萬名永川人飲用水以及25812公頃土地農用水保障功能。
臨江河曾清波浩淼,有著“三河匯碧載千秋,海棠香國自芳流”的美景。然而,隨著城市的擴張,兩岸生產生活污水無序排放,臨江河污染漸次加深,水體變黑變臭。
永川以“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勇氣,將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作為“一號民生工程”,打響了綜合治理攻堅戰。
如今,臨江河水質由劣V類提升至Ⅲ類,2020年被評為我市“最美河流”。
今年4月,水利部在重慶等7個河湖長制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的省市開展幸福河湖建設,永川臨江河成為西南地區唯一入選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設項目。
臨江河的蛻變,其實是近年來重慶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渝中區解放西路,軌道交通18號線北延工程2標十八梯站項目部,一股股水霧如同細雨般落到每個人臉上。
“我們在出入口處安裝了鋼結構大棚頂棚噴淋設施和車輛進出沖洗裝置,能有效減少揚塵?!表椖坎堪踩偙O魏文斌介紹,每輛渣土車出場前都要在門口等待沖洗,工作人員通過便攜式遙控器進行控制,對車輛底部和輪胎進行沖洗,確保不帶泥出場。
整個工程建設項目采用數字信息化設備對施工現場進行揚塵、噪音、氣象監測,接入智慧工地環境監測系統。
“智慧系統會對包含PM2.5、PM10在內的揚塵數據進行超標報警,同時聯動智能噴淋系統,自動控制霧炮、圍擋降塵噴淋的打開及關閉狀態,實現自動降塵噴淋?!蔽何谋笳f。
正是因為重慶突出大氣環境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問題治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截至11月30日,重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1天,同比增加7天;PM2.5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評價空氣質量六項基本指標全部達標。
在“藍天”越來越多的同時,重慶的水環境質量也持續改善。
截至目前,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保持為Ⅱ類,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8.6%,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為100%。
目前,重慶土壤、地下水、聲、輻射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并連續3年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獲得“優秀”等級。
切實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群眾生態環境幸福感不斷提升
今年9月10日起,大足區玉灘水庫進入了捕魚豐收季,預計可捕獲鮮魚40萬斤左右。
大足玉灘水庫的魚類以花鰱、白鰱為主,養魚可以達到“以魚凈水、養魚增收”的目的,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如今,玉灘水庫不僅每年能產出生態魚120萬斤左右,而且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
2019年7月,在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玉灘水庫曾因水質長期得不到改善,達不到國家良好湖泊保護目標要求而被掛牌督辦。
大足區出臺了“玉灘水庫流域污染治理實施方案”,大力實施外源截污內源治污和水生態修復,玉灘水庫水質有了明顯改善。
不僅是玉灘水庫,重慶嚴格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有關要求,制度化、規范化督促各類“中字頭”“市字頭”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中化涪陵的石膏堆場,在投入30多億元實施整體環保搬遷后,不僅修復了長江岸線生態,還建成了石龍山公園;巫山縣建平鄉建坪村的采石場,形成了陡峭的硬質坡面3萬余平方米,礦渣堆積平臺及緩坡面3萬余平方米,經過系列修復,采石場全域生態修復植被覆蓋率達到了80%以上……
截至2022年11月,兩輪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214項整改任務,已完成196項;四年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37項整改任務,已完成31項,鐵峰山違建、“散亂污”企業等一批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市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達95%以上,人民群眾生態環境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促進經濟產業結構轉型
今年9月22日,兩江新區氣候投融資國家試點正式啟動,這也是全市首個氣候投融資試點。
兩江新區將在2023年實現“4321”目標,即即構建政策標準、基礎設施、市場服務、組織管理“4”體系;以項目、產業、區域3個層面為突破,形成示范效應;完成至少20個氣候友好型項目投融資;實現1項總的量化指標,氣候友好型項目投資占新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5%以上,形成碳減排能力50萬噸/年以上。
預計到2025年,兩江新區將建成2-3個近零碳排放示范區,氣候友好型項目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10%,碳排放強度低至國內領先水平。
近年來,重慶印發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加快構建“1+2+6+N”政策體系。
在兩江新區成功入選國家氣候投融資首批試點城市的基礎上,重慶還組建了全國首個區域性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上線全國首個“碳惠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臺,清潔能源電量消納占比超過44%。
此前,重慶銀行向重慶三五三三印染服裝總廠有限公司提供了45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
銀行為企業提供貸款并不稀奇。稀奇的是,這4500萬元的貸款,是以該公司擁有的10萬噸碳排放配額作為質押擔保。
這是重慶銀行第一筆碳排放權質押融資業務,也是我市持續開展碳金融創新業務的有益嘗試。
近年來,重慶大力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積極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構建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體系、激勵政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前期探索,綠色金融持續放量增效。
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有效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縉云山是重慶主城的一片肺葉,與嘉陵江相連,形成北碚區獨特的風景線。
北碚全面啟動縉云山生態環境導向(EOD)模式試點工作,并申報國家級試點,依托科學自然里、縉麓生態城等9個子項目,推動縉云山生態環境資源化、產業經濟綠色化,促進北碚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4月28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國家開發銀行聯合發布關于同意開展第二批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的通知,北碚區環縉云山生態建設及生態產業化項目被納入試點。
試點項目將以“區域環境治理+文旅康養、生態旅游、產業開發”為主題,圍繞生態人文、科技創新、民營經濟、城鄉融合“四篇文章”,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引領性、前瞻性的文化旅游項目,培育壯大一批適應現代消費需求的文化旅游產品;結合北碚區在儀器儀表以及工業電子傳感器領域的產業優勢,招商引資一批高端智能傳感器產業項目,實現產業開發與環境治理相互關聯、有效融合,打造“山水林共生、產城景融合、業游居相宜”的美好生活場景,建設“碳達峰”“碳中和”示范區。
這是重慶近年來持續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又一成果。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實施了34項年度改革任務,并著力加強改革經驗復制推廣。重慶完成了《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修改,加快《重慶市噪聲污染防治辦法》修訂和《重慶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重慶市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制定等。
下一步,重慶將繼續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系,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鞏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堅持改革引領、創新驅動,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