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踏著春的節拍,新重慶新農村建設正在全市各地如火如荼展開。即日起,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開啟“新重慶新農村”主題宣傳,記者兵分多路,趕赴田間地頭,打探各區縣如何協奏“鄉村振興”的旋律,全方面、多層次記錄反映重慶新農村建設。展現全市干部群眾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打造現代化農村示范樣本新氣象。帶領網友共同感受,看得到奔頭的新重慶新農村。
養魚不換水,種菜不用肥,這是真的!
重慶梁平區新建的一座“魚菜共生AI工廠”,為循環農業找到新的“打開方式”。作為國家級水產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梁平堅持走生態農業之路,在智慧農業、高效農業的道路上不斷深耕,既提升了產能,又兼顧了生態,實現了“魚與熊掌兼得”的農業高質量發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走進梁平田間地頭,感知生態農業的活力。
試驗田
魚菜共生AI工廠 肥水養魚又養菜
“咱們魚菜共生項目,自動完成投料、魚生命體征監測、水肥一體灌溉等自動化操作。魚池水質也可實現自動凈化,無需換水,蔬菜轉向立體式栽培,種植區域從地面向空中延伸,既節約資源,又高產、高效、生態環保?!绷浩紧~菜共生AI工廠示范項目負責人冉擊說。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來到金帶街道雙桂村2組,這里也是重慶數谷農場所在地,位于其間的魚菜共生AI工廠,包括養魚大棚、蔬菜種植大棚、輔助用房,配套中轉水池、生產道路、給排水系統等,建有24個魚池,魚產生的糞便收集進入排污池,經過微生物發酵,變成生物肥料,給蔬菜提供養分,凈化后的水又流回魚池,整個流程都倚靠數據鏈自動運行,減少了人工干預帶來的誤差。這一套環保農業閉環,既節約了空間和水資源,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出。
“你看,這些就是蔬菜種子,通過魚肥和循環水給養,最終實現無土栽培,第一批我們試種了茼蒿和生菜?!比綋襞d致勃勃地對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說。
據梁平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魚菜共生AI工廠也是重慶數谷農場里新的亮點項目,在此之前,這座總占地一千畝的智慧農業園,已先后開設了3.5萬平方米智能溫室和“一廳”——鄉村振興展廳;“一館”——中國農科院·云騰田園館;“四場”——荷蘭·番茄工場、以色列·花卉工場、重慶農科院·瓜果工場、西南大學·草莓工場;“兩園”——有機稻蟹生態示范園和自然校園;以及“一中心”——智聯總控中心等項目。市民和游客來到這里,既可觀農業科技,學農業知識,賞奇花異果,也可以品農耕文化,感受智慧農業帶來的魅力。
樣板村
過去靠砍竹開礦 現在靠綠色飯碗
倚靠數據技術,梁平實現了魚與蔬菜一起管養,超前的技術要抓,傳統的農業升級優化也不能放。
“以前增收靠挖礦,現在找錢靠游客?!绷浩絽^竹山鎮獵神村的農家樂老板笑著說,久違的春節假期,為他們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獵神村位于明月山百里竹海風景區腹地,過去靠賣竹材和采礦維持,資源枯竭、生態退化后,梁平區下決心關掉了這里的全部5座石膏礦,劃定生態保護區域6.4平方公里,累計實施低效竹林改造、竹類品種改良近10000畝,昔日礦山集聚的竹海,重新恢復了群山疊翠的自然面貌。
在區里的支持下,獵神村開始了農業二次創業,其一是農旅融合,竹海之門、鏡湖、天空飛崖等景區景點相繼落戶獵神村,游客接待量突破30萬人次。村里培育發展了竹家樂8家、提檔升級4家,引入外來資本打造了特色民宿3家,傾力打造竹海民宿品牌。曾經的萬畝竹林變成了能吸引人來、留住人玩的康壽福地。
其二是林下種植,大力發展竹產業。大學生回鄉當起新農民,致力于拓展林下種植空間,采取“大戶+農戶”模式,試點林下種植竹蓀菌15畝,預計每畝為群眾增收1.5萬元。建立竹工藝品制作展示和銷售網點4個,發動10余名竹編匠人重操舊業,建立完善竹制品銷售市場。引進重慶瑞海竹藝有限公司等集生產展銷體驗服務為一體的竹工藝品生產企業,全面推動竹產業發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
獵神村的土地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集體也有了土地分紅,集體經濟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獵神村將深化林業改制,采用“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社會資本”的模式,為生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支撐。
示范區
打好生態農業牌 梁平成為模范生
魚與熊掌兼得,生產生態兼顧,讓梁平農業既穩產又增產。
“梁平在全市率先實施千年良田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力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绷浩絽^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具體做法是,依靠科技主攻單產,實施優良品種篩選應用,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開展化肥農藥減量行動,促進糧食生產“提質、增效、綠色”發展。
在產業鏈整合方面,梁平圍繞“預制菜產業,優質稻,梁平柚”和“五子登科-稻子、柚子、竹子、鴨子、豆子”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品牌,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022年,梁平全區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0.4萬畝,同比增加3萬畝,增幅3%,在渝東北地區增幅最高,排名第一;通過積極探索土地輪作模式,扎實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共核查疑似撂荒耕地圖斑18001個,復耕復種撂荒地4804畝,復耕復種比例達100%;在全市率先實施的“千年良田”工程,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6萬畝(千年良田3萬畝,高標準農田10萬畝,改造提升3萬畝),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0.56%,居全市第一。
扎得深,站得穩。
梁平區對生態農業的全區統籌和深耕,不僅農戶收益,也讓自己成為了“模范生”,先后獲得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等殊榮。
梁平區的生態農業實踐,驗證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好的生態才有好的農業,打好生態牌,才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羊華 湯莉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