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項目在沙特利雅得舉行的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產。
9月15日清晨,壽縣立杰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顧廣銀來到田頭,進行日常田間管理。他托管的200畝水稻即將迎來豐收,沉甸甸的稻穗低垂著頭。
為助推全市保障性苗木建設,重慶市銅梁區通過開展紅豆樹、楠木等珍貴優良鄉土造林綠化樹種育苗工作,打造全市首個紅豆樹市級林木良種基地,為市內外提供紅豆樹良種種質資源。
重慶市黔江區太極鎮將金雞壩的400多畝撂荒地改造成高標準農田,并打造成農業觀光體驗園,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既夯實了農業產業基礎,確保增產增收,又讓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金秋時節,稻浪千重,谷穗飄香,又到了一年豐收季。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黃燦燦的南川大地上出現了一群生面孔。他們穿著綠色文化衫,背上印著“南川供銷社”,駕駛著收割機,為當地農戶提供水稻收割服務,現場一派火熱景象,構成一道靚麗的秋收風景圖。
黔江區把蠶桑作為經濟增收、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的生態產業來發展,蠶桑面積達到9.5萬畝,蠶農綜合收入達到3億多元,成為重慶第一大蠶桑種植基地,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認定為迄今國內唯一的蠶桑生物產業基地。
9月11日,記者從潼南區獲悉,從2022年10月上季檸檬采摘上市至今,該區檸檬深加工量、出口量雙雙位居全國第一。其中,出口量3.98萬噸,占全國的70%;深加工量10萬噸,加工產值10億元。
近日,從空中俯瞰瀕臨長江的重慶市忠縣涂井鄉友誼村,成片的柑橘樹整齊劃一、蒼翠茂盛,呈現出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生態美景。
好的大豆種子如何選育?大豆做的冰淇淋好不好吃?近年來,黑龍江省黑河市多措并舉推動大豆擴種,在育種、科學種植、延伸產業鏈條等方面持續發力,在黑土地上走出“黑河特色”的大豆產業之路。
近年來,地處壩上地區的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因地制宜,積極推進馬鈴薯產業化發展,形成馬鈴薯種薯繁育,商品薯種植、倉儲、深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據介紹,目前該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60多萬畝。
2023年8月30日,為提高返鄉農民工就業能力,瑪瑙鎮返鄉下鄉農民工創業培訓正式開班,此次培訓日期為10天,全鎮有30多位農民工參加。
伴隨著陣陣嗡鳴聲,一臺無人機在平安區沙溝回族鄉仲莊村的田間騰空而起,螺旋槳的下壓氣流將藥液高度霧化,均勻噴灑在農作物上,站在陰涼處的牛拉毛尖措熟練地操作無人機開展噴藥作業。
今年以來,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緊緊圍繞“人才強縣”戰略,著力在三農人才隊伍建設上下功夫、出實招,采取外引、內培、下派等方式,推動各類人才更好服務鄉村振興,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
八月的晚風,趕走了籠罩一天的熱氣。暮色四合,寧夏吳忠市同心縣下馬關鎮三山井村,村部電商中心的助農直播間熱鬧了起來?!斑M來的朋友,謝謝關注??!咱看一下這款三山井的蜂蜜……”面對鏡頭,村黨總支書記周長安熟練推銷起了特產,短短半小時就賣出去30多單。
“95后”小伙吳家歡是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澮南鎮楊集村人,2018年大學畢業后進入一家大型企業工作,2020年他放棄優渥的工作,回到家鄉和父親一起經營家庭農場。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近年來,山東冠縣煙莊街道激活鄉村振興“人才引擎”,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依托人才鏈壯大產業鏈,圍繞“引、育、留、用”做實做細人才振興文章,進一步深化落實人才政策措施,當好人才工作“服務員”,吸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7月4日,原籍浙江省寧波市寧??h的周林筍,從巴南區公安分局人口管理支隊副支隊長盧偉手中接過戶口本,正式落戶巴南二圣鎮集體村。他也是巴南區“城市人才落戶農村”的第一人。
盛夏時節,萬州的鄉村,處處風光旖旎,綠油油的青禾已鋪滿大地。放眼望去,無人機與白鷺競相翻飛,“鎬鋤鐮犁”變成了智能化的“金戈鐵馬”,田間地頭瓜果飄香,豐收在望。
科技特派員制度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倡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要制度。20年來,這項制度在浙江大地扎根發芽,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成果,展現出當年實行這項制度的遠見卓識,也為繼續深入實施好這一制度,為推動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作出獨特貢獻夯實了基礎。
一頭烏黑長發挽成發髻,身著膠褲踏入泥塘,伴隨著高壓水槍的轟鳴聲,“00后”女孩李梓萌笑著將一串半米長的藕節高高舉起。
用實實在在的文明實踐行動,傳遞人間真情,為群眾辦實事。這些工作不僅滿足了老年人和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提升了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城市文明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片普通的棕樹葉,在余木兵老人的手中快速翻動,拉、疊、剪、穿……一連串動作行云流水,在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收獲粉絲近80萬、獲得點贊510余萬次,讓棕編這一傳統技藝走出了大山,被更多人了解。
暑假期間,廣西各地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非遺公益培訓、民族文化進鄉村、舉辦民俗體驗活動等,引導小學生積極學習蘆笙、民歌、蠟染、刺繡、陀螺等非遺文化項目,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假期活動中,增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意識。
唐三彩被譽為“東方藝術瑰寶”,迄今已有1300余年歷史。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朝陽鎮南石山村以生產唐三彩而聞名,近年來,當地通過整合資源、規范管理等措施,傳承創新唐三彩燒制技藝,實現唐三彩企業信息共享、資源共享
鄉村振興,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在云陽縣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中,全縣31個項目中堰坪鎮上榜15個,對堰坪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系統性保護、創新性開發具有重要意義,極大增強了干部群眾的文化自信。
近日,在永川區五間鎮合興村,來自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智慧教育學院師生正在農房墻上描繪鄉村新畫卷,精美的墻繪讓村民們贊嘆不已。
貴州畢節黔西市的苗族村寨化屋村,原名意為“懸崖下的村寨”。因被懸崖峭壁阻隔,這個小山村曾是深度貧困村。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泰州市海陵區韻中新聯會搭建文化傳承與發展交流體驗平臺,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發揮自身優勢,助推文化發展、展現時代作為。
鄉村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是傳統文化的根基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鄉村文化自信為鄉村振興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
近年來,臨江鎮天堂村不斷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顏值”。網格化管理,清潔有人管。
近年來,豐都縣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步伐,人居環境和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
為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增強村民環保意識,2023年9月,梓潼縣瑪瑙鎮組織工作人員和志愿者20余人到各村社開展“垃圾分類進村社、綠色宣傳助環?!毙麄骰顒?。
自8月14日鎮上組織召開城鄉環境綜合提質推進會后,全鎮上下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提質工作全面深入開展。
8月24日,鳥瞰雨后的方山縣圪洞鎮前東旺坪村,山水一色、綠意撲面。近年來,當地積極打造集農事體驗、采摘、觀光休閑、漁樂垂釣等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微山湖畔,攝影愛好者趙邁驚喜地發現,近兩年湖區鳥兒變多了:“我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還有許多以前沒出現過的鳥兒?!?/div>
生態田園,白鷺翩飛。立秋以來,棲息在重慶忠縣復興鎮鳳凰村一帶的鷺鳥開始陸續向南方遷徙,孵化較晚的一批鷺鳥仍駐留在當地。每逢傍晚時分,萬千歸巢的鷺鳥與綠水青山共同奏響了一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樂章。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是全國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近年來,酉陽縣充分利用當地鄉村生態優勢和文化特色,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豐富鄉村旅游業態、推行共富鄉村職業經理人運營機制,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近年來,山東省膠州市膠萊街道以全域景區化為目標,重點夯實“美麗鄉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三大基礎,全力打造上合新區北部生態屏障。
近日,萬寧市南橋鎮橋北村“咖啡議事廳”,一間南洋風草亭下,橋北村委會人民調解員王有光端來熱乎乎的興隆咖啡,邀請老吳村民小組的王瓊花和黃亞勇母子倆坐下來,一起喝咖啡,一邊說說最近的煩心事。
為扎實推進重慶市銅梁區“15+5”人社便民服務圈建設,實現更多人社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多點可辦”,9月13日上午,銅梁區人力社保局召開“小龍人”人社便民驛站建設工作推進會。
近日,在重慶市巴南區政務服務大廳,辦事群眾何躍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營業執照,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直言要給“五星好評”。
走進重慶市城口縣高楠鎮“老楊話楠事”群眾說事處,不大的房間內座無虛席,老黨員楊常發熟練地泡起一壺熱茶,四五個村民圍著一張方桌暢所欲言?!袄蠗?,我想在鎮上找點活干,你們有沒有辦法?”“老楊,我家門前的垃圾沒人處理怎么辦?”
秋風輕拂,葡萄飄香。陽光穿過葡萄藤葉,細細碎碎灑滿土地,光影里不時傳來一陣陣話語聲?!笆裁词欠蚱揲g的扶養義務?民法典對此有什么解釋呢?
七八月,正值雨季,河道縱橫交錯、山脈環繞復雜的章丘區垛莊鎮面臨著汛情監管和防御工作的重重考驗。
8月2日上午,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紹慶街道彈子社區四組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大會——所有入股村民都是通過微信工作群、抖音、快手等互聯網平臺參與分紅大會。
今年以來,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統籌選派干事意愿強、組織領導能力好、專業技能過硬、匹配幫扶村發展需求的“第一書記”,多措并舉破解鄉村發展難題,激勵、引導全體駐村第一書記奮發向上、爭先進位,強基礎、抓重點、攻難點、創亮點,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
時值盛夏,荷花開放,走進英雄灣村,村道干凈整潔,村居寬敞明亮,村民幸福歡笑,一幅鄉村振興的畫卷在這里緩緩鋪陳。